在 vivo 成立 30 周年的节点上,全新的 vivo Vision 探索版正式亮相了

8 月 21 日,vivo Vision 发布会暨影像盛典在东莞举行,这也作为了 vivo 成立 30 周年的纪念活动(按 1995 年的步步高电话机开始算)。

活动上,备受关注的 vivo Vision 探索版正式亮相,它是 vivo 能力的集大成,是 vivo 当下在影像、传感器、显示等多方面硬件技术积累的一次集中展现,也让 vivo 成为国内首家同时布局手机和 MR 的科技公司,以及国内首家真正以硬件厂商底层能力来构建一整套混合现实体验的公司。

它的亮相也让 vivo 这次的“30 周年发布会”的份量更加名副其实。

从 vivo Vision 的消息最初公布,大家都很自然地将它和苹果 Apple Vision Pro 放在一起作对比,最终 vivo Vision 探索版体现出了后发优势,它的重量控制在了 398 克,远比 600 - 650 克的 Apple Vision Pro 要轻,而它高 83 毫米、厚 40 毫米的尺寸也比行业平均水平要小了 26%,这让它可以带来更轻松的“上头”体验。

vivo Vision 探索版还基于大量的人体工学研究,实现了对面部支撑的精准定位,大幅减少每个支点的承压强度,同时它准备了 4 组、8 套遮光罩加亲肤泡棉组合来适配不同的面部轮廓,甚至还针对游戏用户准备了双环绑带——这是确保在玩 VR 游戏时可能会出现甩头、躲避等大幅度动作时也能保持佩戴的稳定。

vivo Vision 探索版也带来了精准的交互,它支持 1.5° 高精度眼动追踪,同时有 26 个自由度的指尖级手势识别和垂直 175 度的识别范围,这些硬件性能配合灵感来自大自然的 OriginOS Vision 系统,用户可以以眼动和微手势就能完成操作,非常自然地掌控智能空间。

而本身 vivo Vision 探索版也采用了一套顶级的硬件配置,它采用 Micro-OLED 屏幕方案,分辨率达到双目 8K,并支持了 DCI-P3 色域,实现 94% 色域覆盖,色彩准确度做到了 DeltaE<2,加上双眼亮色度一致性校准,带来细腻逼真的高清视觉呈现和专业级电影监视器的色彩体验。

同时 vivo Vision 探索版还搭载了高通第二代骁龙 XR2+ 平台(相比上代的 GPU 性能提升到 2.5 倍、AI 性能提升到了 8 倍),这为视觉和交互的呈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空间计算的高速渲染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这样用户将得到一个全新的数字生活入口。作为娱乐工具,它相当于在眼前展开了一幅 120 英尺的超豪华巨幕,看体育比赛的体验可想而知,而 180 度的沉浸穹幕视频将能带来逼真的临场感,看电影会感觉到身在其中。此外它在办公等日常使用下也能带来新奇的体验,也为未来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vivo Vision 探索版目前并没有公布价格,也没有具体的上市时间,不过从目前得到的消息看,今年内产品应该不会公开发售,而它的定价目标是要控制到 10000 元以内,这样将和起始价 29999 元的 Apple Vision Pro 拉开明显差距,后者的定价让它几乎不可能普及,而这或许是 vivo Vision 探索版的机会。

接下来会是 vivo Vision 探索版“试试水温”的时间,本周五开始它已经开放了用户体验,首批是在北上广深及杭州、重庆、南京、成都、昆明、济南等城市选出了 13 家 vivo 官方授权体验店来提供预约,如果之前没有用过 Apple Vision Pro,vivo Vision 探索版将带来一次颠覆的感官体验,如果已经用过,也可以看看“国货”已经做到了怎样的程度。

除了 vivo Vision 探索版的亮相,这次发布会上 vivo 副总裁、影像副总裁于猛宣布了 vivo 影像战略全面升级,其中提到了为专业直播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和蔡司延续并扩大了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乃至在专业眼科影像方向上的推进……vivo 要在不同场景下推动专业能力从行业赋能大众,要构建起覆盖影像安全、健康、跨端体验的“影像生态矩阵”。

同时这次也揭晓了 2025 vivo 影像加手机摄影大赛获奖名单,这次大赛历时 7 个月,共征集到全球用户用 vivo 手机拍摄的 50 万幅作品,最后有 25 组作品获得不同奖项,其中年度最佳作品由吴正杰《太空战舰》获得,田鼠大婶用 vivo X200 Ultra 拍摄的《生命的源泉》获得了组委会特别推荐奖。

评论提交成功!通过后将出现在下方评论区。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