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1 日,特斯拉在洛杉矶好莱坞的圣塔莫尼卡大道(Santa Monica Boulevard)7001 号开出全新餐厅“Tesla Diner”,这条路正是著名的美国 66 号公路最西边的尾端,这让这间餐厅更多了一层意义。
虽然餐厅亮相大家都非常惊喜,但其实马斯克早在 2018 年初就提过想开“充电站餐厅”。当然也和很多他过去说过的话一样,大家都当他开玩笑,然后他就真给做了。
按特斯拉的介绍,餐厅设计采用的是“复古未来主义”的建筑风格,呈现出来仿佛飞碟或者宇宙飞船。餐厅有两层,提供了超过 250 个坐席,有室内也有露台区域,并且餐厅是 24 小时营业的,什么时候去都行。
同时餐厅建筑两边提供了两块巨型显示屏,方便大家在用餐时看电影。两块屏幕都是 66 英尺(20 米出头一点)对角线,大小几乎接近了一块标准的 IMAX 屏(对角线约 22 米),这种户外影院的规格还是相当到位的。
显示屏下方就是停车位加充电桩了——这才是 Tesla Diner 的“正经事”。这里共提供了 80 个 V4 超级充电桩,并且不限于特斯拉,只要是兼容北美充电标准(NACS)的电动车都可以用。
多说两句:目前国内也在开始铺 V4,不过主要强调的是安全,加上线缆长度增加到 3 米之类的友好设计。
之前 V2 和 V3 超充最高功率分别是 120 和 250 千瓦,而 V4 充乘用车能到 500 千瓦,如果是 Semi 商用卡车这种能到 1200 千瓦。不过得到 800V 以上会体现出快充优势,现在除了 Cybertruck 是 800V 车型,现款特斯拉乘用车还是 V3 的充电速度,要等下一代高压电气架构和电池包了。
80 个 V4 超充桩的配置,让 Tesla Diner 成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超充站。特斯拉也提到遮阳板是太阳能的,能实现每年减少约 2660 万磅(约 1.2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不过这个数字非常大,也许是估算了给车的充电量换算成燃油车行驶所产生的排放?
这样驾驶员可以一边充电,一边进店吃点东西,或者看会电影,体验一下汽车影院的感觉——或者如果不想看大屏幕,也可以用特斯拉车内的中控屏看,音视频都可以同步,下个 Tesla Diner app 就行。
而在 app 配合下,其实不用进店就能完成体验,可以在车里点好餐,然后店员会送餐到车内,然后在车里吃就行(无独有偶,刚过去的理想 i8 发布会及其它一些国内车企最近也开始在提车内吃饭的场景),似乎麦当劳“得来速”或者星巴克“沿街取”的体验也一起涵盖了。
当然用餐的部分就是典型的美式餐厅的那些菜式,不过还是有一些细节,比如 Cybertruck 造型的餐点盒就很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至于人形机器人 Optimus 来提供服务,这更是第一次到这里来的同学肯定会掏出手机来拍全过程的。
餐厅还卖一些独家周边,比如特别款的 T 恤和帽子、“超充软糖”(Supercharged Gummies),以及可能最值得拥有的机器人模型,它是基于 Optimus 第 2 代,按 1:10 的比例做的,由超过 40 个部件组成,关节点达到 20 个,是非常认真的模型。
这样一站式就能完成车的充电 + 用餐 + 汽车影院的体验,不仅方便,更重要的是大家有了一个和特斯拉更近距离的机会,在沉浸式得到一整套服务的过程里去感受特斯拉带来的生活方式,而特斯拉也实现了和受众的直接联结。
可能唯一的问题在于……超充的速度,即便是 V3 的充电速度,基本上 15 分钟就可以把车开走了,但吃个饭看个电影,怎么着时间也不会短。也因此 Tesla Diner 在开业后人满为患,很多慕名而去的人发现根本排不进去(有新闻报道了要排队 13 小时)。
多说两句:Tesla Diner 是面向所有人的,和开不开车无关,都可以去吃饭去玩。
但如果要开车进去,得需要是电动车,油车是进不了的。特斯拉会建议油车停路边或者附近的停车场,倒也是符合定位。
但至少这做了一次市场验证,Tesla Diner 的选址是充电站密度较低、但人流较多的临街区域,虽然长期效果还需要观察,但至少目前来看是成功的。马斯克表示这还只是个开始,未来这样的整合充电、餐饮、娱乐的综合餐厅会出现在更多城市。
话说回来,这多少也给国内相关企业或服务商打了个样,至少是提供了一些参考。
其实车企也有类似的,像捷尼赛思餐厅和奔驰 Mercedes me Store 都做餐,蔚来 NIO House 也往往选址在城市繁华地段,但这些似乎都是产品展示和提升品牌形象的属性更大一些。这些餐厅都偏高端,对大家来说并不是刚需,而类似的“品牌中心”会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看车”的压力,限制了更多普通人主动走进去。
充电似乎是个更容易利用起来的场景,很多同学会在半夜出门找地方充电,但也要找个地方等着,时间长了甚至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认识几个充电搭子都不奇怪。而这似乎是个中石化、中石油或者充电站服务商们可以去琢磨的事情,相比加油站都得有便利店,充电站其实更需要“杀时间”。
按 Tesla Diner 的逻辑,这会是一家位于城市里热闹的区域,周围有自然客流,且面向所有人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综合空间,充电只是一个进入的理由,但又不是必要条件,它本身就可以成为社区的组成部分。
国内或许没有哪家车企有类似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统治力,让单一品牌做这件事能够成立,或许几家车企联合做个餐饮品牌或者干脆服务商来做会比较顺理成章。不过在国内,其实这些需求多少是被各家带充电桩的商场和“夜晚经济”给分摊了。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国内装家用充电桩的用户比例是远高于美国的,按国家能源局去年公布过的数据,截止到 2024 年 9 月底,国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总数是 1143.3 万台,其中公共充电设施 332.9 万台,私人充电设施 810.4 万台,后者占比超过 70%,更多人是选择在家充电的。
而在美国,2023 年的数据是只有 0.9% 的房屋是“电车友好”(EV‑friendly。2019 年这个数字更是只有 0.1%),绝大多数电车车主还是依赖公共充电桩充电,这或许是 Tesla Diner 在美国能做的原因,但在中国,估计不会那么容易复制。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