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时代已经改变人们思考、消费的方式,但却鲜有人能解答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做出有创意的产品。于是佐藤可士和和他那位超会聊天的朋友斋藤孝,打算用这本《我的创意新规则》来揭开其中秘密。大家不妨将它看作一次“超整理术”在互联网时代的活用与升级,跟着佐藤可士和抛出的 7 大创意规则,练习在庞大混乱的信息流中找到致胜关键,成为熟知甚至书写互联网时代创意规则的人吧。
“设计就是解决问题”,尽管这可能是不少人在初识设计时就学到的理念,但事实上华而不实的设计总是太多,而 nendo 应该是我们近几年见过最具设计本质的团队,也当然我们要推荐这本《由内向外看世界》。它由 nendo 创始人佐藤大与设计媒体人川上典李子合著,囊括了 nendo 手里上百张产品图、设计图,用丰富案例诠释如何“用设计解决问题”。尽管书中不少是我们熟悉的作品,但从佐藤大的角度读起来,总能得到新的理解与收获。从思考到行动,如果你想知道 nendo 量产优质设计的秘密,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当我们泡咖啡馆时,除了刷微博、看朋友圈,还能做什么?李瑜俐的答案是:画画。在这本《在咖啡馆画画》里,她从平面的线条、圆形讲到圆柱体、球体,教你一步步画出美式、摩卡、拿铁或是马卡龙、华夫饼、纸杯蛋糕,还有更复杂的咖啡机、相机、家具……是的,这位韩国“好空间美术学院”院长就是想教无数毫无基础、又想画画的成年人描绘身边的一景一物。在她看来,这是一种埋头享受生活的方式,是献给现代人一个“ 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也是一段咖啡馆美术之旅的开始。
正巧是坐在出差的酒店里,不妨给大家推荐一套跟旅行和酒店相关的书,来自浦一也的《旅行从客房开始》。这位日本建筑师长年有着有趣的怪癖,每住进一家酒店客房就会绘制一张室内平面图稿,渐渐攒起来数十国、上百家酒店的实测图,这次我们推荐的两册一套的书,便是一张张图稿与文字的集合。在浦一也看来,酒店不只是每天休息入眠的地方,也是我们“在陌生的城市买下让人安心的时间和空间”,是窥视当地风土人情、人文习惯的窗口,以及旅行当中值得品味的美妙一环。如果你也是一位旅行控、酒店控,相信会对这套书爱不释手。
翻翻彼得·蒂尔的投资经历,不难看到特斯拉、领英、Yelp、SpaceX 等开创性品牌。作为硅谷创投教父的他,一度在斯坦福大学开设相关课程,而这本《从 0 到 1》正是取之精华,分享了他对创新与创业的看法:从 1 到 n 的进步不过是在照搬经验,唯有从 0 到 1 的进步才能改变世界。 简单来说,他看好创业,但不喜欢竞争,热衷投资独辟蹊径、拥有垄断前景的项目,甚至干脆告诉企业家们学会与对手言和、学会放弃和逃跑。一本有意思的创投书,读起来很容易让人想到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比方说专车行业的竞争、滴滴与快的联手等等)。如果你也想换个角度看看这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不妨一读。
说起来承孝相更像是个设计现代建筑的人,他担当着首尔城市设计师的角色,旗下履露斋建筑事务所在北京、海南都有设计项目。而他这本《古老之美》却着墨于藏在全球各地的古建筑,像一个沉迷其中的孩子般讲述着关于旧建筑的故事与美好。这显然不是一本专业的建筑书,却用一篇篇好读、用情的散文将非专业的我也吸引起来,期待有朝一日能遍访这些建筑,亲自体味它们的美妙。
坐在电影院看《一步之遥》时,最吸引我的恐怕是那一只只古董级 LOUIS VUITTON 旅行箱。每只箱子都有独特设计和花纹,好像藏着一个个传说故事。也就是趁着这股好奇心,找来这本由 LOUIS VUITTON 独家授权的小说集《旅行箱》,读下来才明白这个奢侈品大牌的用心之深。 这一次,LOUIS VUITTON 打开了自己收藏的探险家、收藏家、魔术师、流浪者们的旅行箱,将相关珍藏史料毫无保留奉给 11 位顶级作家,邀请他们据此想象 11 段神秘旅程,创作 11 个藏在 LOUIS VUITTON 旅行箱中的秘密人生。在书中的爱恋、阴谋、凶杀故事之间,你既能感受一把与众不同的传奇旅程,也借此对品牌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这大概是所有为了树立品牌形象、拓展产品销量的书籍当中,最有趣、好读的一本了。
图书、CD、相机、汽车……我们不断的买买买,也不断享受消费带来的愉悦。而这一切在迪耶·萨迪奇看来,都是一种类似于幼儿追求玩具的行为,是一边赚钱一边通过消费来消解压力的方式。不过这位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并不打算与人们日趋增长的消费欲望作对,而是用这本《设计的语言》来解读现代生活,告诉大家那些经典烟盒、灯具、相机、电话背后的设计故事,也将设计与我们正在追求的奢侈、时尚、艺术连接起来,与物质、消费观念连接起来,让人在买买买的同时,去尝试发现和理解产品背后的设计意义。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懂得消费。
我们将松浦弥太郎评选为 2014 年度最值得拥抱的生活导师后,不少同学都来询问他的新书进展。恰好中信出版社在近日带来这本《自在的旅行》,应该可以给大家解解馋。 如果说平日松浦都是借着文字和大家聊聊工作与生活,那么这本书更是他对自己生活美学的亲身诠释:不规划行程也不上网查资料,拉着摄影师若木信吾一起游历了英、美、法、日和台湾,用走、看、听去感受不同的城市与风景,也在那些完全陌生的地方寻找耀眼之处,然后“亲自将这些光芒一个个拾起来”。如果你也在计划一场自在的旅行,不妨先看看这位最会生活的男人是如何踏上旅途的吧。
东方与西方是永恒的艺术命题,而以杉本博司的眼光看来,“所谓理解西方,就是去发现自己身上的日本式灵性,并利用西方文脉再次表现这种灵性,使之成为我自己的艺术”。这位当代摄影大师放下相机,拾起文笔,用一本《现象》来记录光影之外的一瞬灵光。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杉本博司如何从片段的思绪中提炼出一幅幅横跨时间、生命、历史的影像图片,这本书为你展示了前者,而“本质”则需要你在阅读中展开想象。
敢喊出“卖什么都能大卖”的人没几个,一手缔造日本 7-ELEVEN 传奇的铃木敏文则是其一。近日这位“日本新经营之神”的《零售的哲学》正式在大陆出版,解读了不少“为什么人人都喜欢 7-ELEVEN?”、“为什么它家的饭团这么好吃?”、“为什么会有 7-ELEVEN 银行?”等问题,更分享了铃木敏文多年来的成功秘诀——懂得如何将自己置身于信息当中,像鱼钩一样抓住每一个亮点,观察、思考并解决问题。一本零售业者自然不能错过的好书,而作为每天都要跟零售打交道的我们,也不妨从中了解一二。
当喝咖啡变得越来越平常,喝杯好咖啡便成了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追求生活品质的新标准。此次我要推荐的这本《只为喝杯好咖啡》,来自新晋食物生活内容品牌“食帖”。比起书架上不少着墨详解咖啡豆产地、种类、品相的书籍,这本新书更适合喜欢人情味的读者。它把一群想喝好咖啡的人从世界各地集合起来,把一杯好咖啡的秘密从各个细枝末节中挖出来,教你如何满足自己的味蕾,也用一杯好咖啡告诉你:人生苦短,不要为难喝的咖啡浪费时间。
“我希望你们能在这里看到全人类生命力的光焰”,草间弥生这样推荐她这本《圆点女王,草间弥生》 。事实上,女王、天后、怪婆婆、日本现存最伟大艺术家……这些光环在这位已经年近 90 的老人眼里,都比不上艺术本身带给她的振动与使命感。所以与其说这本书是自传性随笔,作为读者的我们不妨当做一次别样的旅程,跟着一个被大量幻觉困扰、几欲轻生的小女孩,学习如何在热爱的路上孜孜不倦的耕耘和成长。这样的坚持与触动,相信对不论身处何处、走在哪一条人生路上的我们而言,都会成为一盏灯、一束光。
一直觉得能一起醒来、享受一顿愉快早餐的关系,是最美好的关系。这种感觉大概和饭岛奈美想的一样——“歌颂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热爱早餐便是其中一种。”这位食物造型师对于大家来说其实并不陌生,《深夜食堂》、《海鸥食堂》……那些我们在日剧当中看得赏心悦目的食物,都是出自她手。而这本私房菜谱《早餐礼赞》,便由她来教大家用简单材料做出不同场景下的美味早餐,开启轻松愉快的一天。趁着周末,不妨也花点时间来读读书、做做饭吧。
人们对“时尚”两字总有一些不成文的偏见:光鲜亮丽,但是虚荣又肤浅,前《VOGUE》澳大利亚版主编科斯蒂·克莱门茨认为“的确有这样的人存在,但是她们是不可能坚持到最后的”。身处这个躁动不安的行业之中,克莱门茨在《VOGUE 的真相》中讲述了澳大利亚人的恪守职责与坚持,八卦与趣事交织。但是,幽默的语气背后却是每个媒体从业者都会遭遇的“情怀”与“现实”的冲撞。如果想了解时尚人士的真实生活,相信这本书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
“在看不见的地方也保持天真”,这是写在《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腰封上的一句话,也是松浦弥太郎让生活保持新鲜的秘诀。回想小时候我们都是爱发问的孩子,长大后却好像习惯了大人的表情,重复着“大概就是这么回事”的单调生活,忘掉了陪伴我们成长的、对世界的好奇心。如果你也觉得用心生活不止是用心工作,不想让自己在忙碌中也把心变得硬邦邦,不妨读读这位“理想生活观察家”的代表作,当做要过好一整个 2015 年的开始。
要了解一个人的真正样子,不妨走进他家里看看。IDÉE 这本《永续生活》就遍访了洛杉矶与东京 16 位创意人物的家,看看这些设计师、陶艺家、主厨、咖啡师、演员的居住空间,发现不管它们身处城市中的哪一隅,都保持着娴静氛围,又不失主人的个性,而在这一切背后则是同样的、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作为“无印良品的生活方式丛书”之一,《永续生活》直到去年 12 月才正式出现在国内书店的货架上,这或许和 IDÉE 在同期随 MUJI 成都远洋太古里世界旗舰店首度亮相中国有关。如果你很好奇这个“彩色个性版 MUJI”有什么特别,又暂时没机会走进店内看看,读读这本书或许是个不错的了解 IDÉE 的开始。
作为要在 2015 年推荐给大家的第一本书,我们选择了这本《包益民与大明星聊什么?》。因为对于热爱创意文化的人来说,包益民老师本身就足够有趣了,而这本书更像是一间神秘会客室,满坐着《PPAPER》创刊以来采访过的 50 位重量级大师,他们跟包益民分享着自己的成长历史与创业轨迹,聊着创意产业见闻、创作理念、日常趣事,言谈间自然碰撞出不少火花,对于正捧着书的我们而言都是一种提点。
将在五星级酒店获得的顶级体验搬回家中,正是这本《这不是饭店,是我家》想要表达的东西。詹仁雄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身兼作家、电视制作人等多种职位的他将行走于各地顶级酒店的居住心得,变成了书中一个个可实践的居家搭配。灯光、椅子、器皿、植物……酒店中总是隐藏着各种兼顾美观和功能的设计小招数,经过詹仁雄拆解,让家中这方小天地也可以拥有不落俗套的生活情趣。
当我们谈论着特斯拉、SpaceX 或是 Hyperloop 时,很难忽略掉它们背后的同一个男人——Elon Musk。他有着想要创造奇迹的勃勃雄心,也曾在跻身亿万富翁之后又濒临破产,即便今天已成功跨越 IT、汽车、航空领域,仍旧在不断进行着新的尝试……“把人类移民到火星”,正是他既玩笑又认真的目标。读完这本有着不少独家资料的《特斯拉之父》,你或许会更了解 Elon Musk 的世界,找到他不断前进、受挫、前进的秘密。
要推荐这本《日和手帖 002:生活整理术》绝不是因为它刚好采访了我们的吴诗源同学,而是它恰好为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什么是好的生活”这一命题,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好的生活在于你如何整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去做了怎样的事情。这应该是所有热爱生活的拖延症们都可以读读的书,但也别希望它是一本“读了就知道怎么做”的手册。你可以看看田原、卢广仲、原研哉、张永锡、古奇高……不同领域的大神们分享自己整理生活的经验,或许能得到一些鼓励和收获。
保持对当地自然食材的偏爱,提供食物的纯粹味道,这是無印良品旗下 Café & Meal MUJI 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这本《無印良品的四季食谱》的初衷。在书里,你可以按照季节的不同找到适宜的菜品、食材、调料、烹饪方法,至于冷热荤素搭配、何时何地能买到新鲜食材、酱汁如何制作,都有一一介绍。与其说是教你制作美食,不妨说是告诉你如何透过食物,找到一个与家人朋友共同享受的健康生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首家 Café & Meal MUJI 料理餐厅将在本月 12 日随着無印良品成都太古里世界旗舰店亮相,有机会的同学不妨去试试吧。
临近圣诞与新年,相信你我都在准备着、也将收到不少礼物。它们一定都经过精心挑选、裹上漂亮包装,等待奔向主人。而在这个凡事已被打上价签的现实世界里,究竟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礼物”所包含的价值与创造力呢?这位总喜欢思考的、被称为这个时代最伟大艺术家之一的刘易斯·海德,用一本《礼物》提出了他的问题。 在这本书里,他讲了不少关于礼物的故事,比方说博物馆里经历几世纪风雨、最终被锁起来展示的宝石,也有遥远部落中那些贝壳制成的、粗糙油腻但传递于家家户户间的装饰品……他或许想告诉你礼物应该是可以改变灵魂的标志、是精神沟通,也或许当你读完这本书,还会有一些新的体会。
第一次知道大象公会是从一位留学归国的朋友那里,此后它就成了我闲来总会翻翻读读的公众账号之一,晃眼一年将要过去,黄章晋竟想着法子把不少优质文章集结成册,于是有了这本《来到地球第一天》。从男女关系聊到帝国兴衰、从世界杯讲到厕所文明,还会告诉你哪里的人最能喝……此书内容可谓接地气、“涨姿势”、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虽然显得杂乱,但是读下来却有一种奇妙的同感——那大概就是一种对于这个世界的朴素的好奇心了。
于晓丹在纽约做过十多年内衣设计,创办了自己的独立内衣品牌,同时她还是一位专业的翻译家和小说家。在这本主要集结了她的时尚专栏文章的《说穿》里,她饶有兴味地说起在巴黎逛 Le Bon Marché 顶楼针线柜台的乐趣,解读时尚从业者疯狂跳槽的原因,探讨如今广受追捧的“时尚博主”们如何上位,还带着读者跨入她一度就职的内衣设计公司的打样车间,从那两扇明亮的大窗户往外眺望……既有她非常个人的经验,也是对一段时尚历史的独特记录和思考。 翻阅这本书,不仅能满足时尚圈外人的好奇心,也会逐渐发现令于晓丹感兴趣的不仅是衣服和配饰,更是这个行业里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她所看到的时装工业的内核——这同样值得时尚从业者一读。
Alexander McQueen 的英年早逝是时装精们心中的一大遗憾。他留下足以传世的经典作品成为后人们评说的素材,朱迪斯·沃特也是其中之一。这位来自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时装历史学家用大量图片记录了 McQueen 在时尚圈的崛起之路。从初出茅庐的中央圣马丁研究生时期到无比奢华的顶级时装秀,这本《亚历山大·麦昆》几乎解读了 Alexander McQueen 每一个重要的时装时刻,为读者全面而深入地展示其惊人的创造力和对黑暗美学的激情。不过,颇有些遗憾的是,McQueen 同样投入大量心血的男装系列并未在书中得到体现。
在纪录片《九月刊》里,与 Anna Wintour 大胆叫板的格蕾丝·柯丁顿让人印象深刻。她的一头红发、惊人的职业创造力以及对时尚真谛的感悟,都使之成为美国版《VOGUE》的传奇人物。在这本由其亲手撰写、绘制插画的《格蕾丝传》里,格蕾丝·柯丁顿带读者回顾了她的成长、生活和婚姻,与时装大师、名流们的交往更是让时装精们津津乐道。在她看来,只有毫不掩饰自己对时尚的喜恶、对于浮夸盛行犀利直白,才能真正让人们认识、理解时尚的真谛。
每周一书:Alber Elbaz《LANVIN:I LOVE YOU》
在从来不乏精品的巴黎时尚圈,LANVIN 一直演绎着自己的传奇故事,近年来更在创意总监 Alber Elbaz 的带领下,焕发出新的设计生命。从设计服装、T 台大秀、橱窗陈列到策划艺术展览……忙着撑起这家老牌时装屋的 Alber Elbaz,终于停下来完成这本《LANVIN:I LOVE YOU》,书里自然少不了他与 LANVIN 的故事,更公开了不少照片及手绘图稿。如果你恰是 LANVIN 的粉丝、曾被 Alber Elbaz 的作品吸引,抑或只是爱好时尚,都不能错过这本书。
如果说语言是一座城市的声音标识,那么建筑一定是它最重要的视觉符号,而当建筑不只是用于挡风避雨时,就有了更多关于空间的美学探讨。这本由英国 DK 公司带来的《伟大的建筑》,就用他们惯常的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埃及金字塔到宾夕法尼亚流水别墅,将全球 50 余座经典建筑拆解成一张张 3D 图片,让读者不只是读读故事、看看建筑外观,还能“走进去”探访建筑设计的精妙之处。倘若你也有着环游世界、遍访建筑奇迹的梦想,不妨先从读读这本书开始。
对身份的焦虑,大概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本《青春咖啡馆》则以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独有的陈诉方式,将这份焦虑转化为一个关于迷失与寻找的故事——这也是他长期以来的创作主题。推荐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莫迪亚诺刚刚拿下了 2014 诺贝尔文学奖,而《青春咖啡馆》则是这位法国文豪最新的、也是最令人心碎的作品。想要走进莫迪亚诺的文学世界,不妨从读读这本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