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来到 2025 年了,我们的 #每周一书 栏目又伴随着大家过了一年。
那么过去的 2024 年你的读书任务完成了吗?在过去这一年中你读到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书呢?它们可能给你带来了观念的冲击,或者让你在合上书的时候充满感慨,或者过于的“干货”让你觉得为什么没有早点遇到它……无论是怎样的体验,都期待你来分享给大家。
作为每年年末的固定节目,这次实验室来邀请大家分享自己的 2024 年“年度好书”,注意这些书只是你在 2024 年读到的,并不需要是 2024 年才出的书,可以分享一本,也可以分享多本。总之希望大家以轻松的方式,来告诉大家你的“心头好”。
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分享,包括书的名字、你想要分享的内容(书的内容,或者你的感想、为什么想要推荐这本书等等都可)。
这次我们准备了来自优衣库、Prada 和野兽派的小礼物,6 天的活动结束后我们会在所有参与分享的同学当中抽出 3 位来包邮送出,同时照例我们也会将大家的分享集结起来成为一篇年度书单内容送给大家,期待大家的参与。
参与方式:
1. 注册实验室网站用户,然后在本页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分享。
2. 活动时间从即时起到 2025 年 1 月 17 日 20:00,届时将在所有参与分享的同学中抽 3 位送出。
3. 中奖同学将收到网站通知(留意右上角名字上是否出现角标提醒),请在“维护个人信息”页面完善你的包裹寄送信息。
4. 请在 4 天内完成包裹寄送信息的提交,超时会视为放弃领奖。
多说两句:也借活动再介绍一下实验室最新的招聘信息,欢迎加入我们,也欢迎为我们传播和推荐。
条评论
2024年立了个flag 每月一本书 结果算上之前的续读 才读了5本书 推荐《南渡北归·南渡》讲的民国那段艰难却又大师频出的时期 对了解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感悟 对之前听闻的那些个大师有了立体感 喔 对了 前几年还订了读库的最高级别读书量的套餐 结果…当然是很惨 相当于空军了 索性今年也省省钱不订了 但25年还是这个flag 每月一本!!!
别忘了在后台改个对外显示昵称哦。
我的2024年度图书是虞云国先生作的《细说宋朝》,写的可读性特别强,有一种吸引力让你读下去,就像过电影一般生动,是近期最佳地铁读物,强烈推荐给不爱学历史的孩子看。如果当年历史课本都这么写,我大概还是会选理科,毕竟地理、政治、语文、英语成绩也不行。
2024读了放牧人生这本书,坦白讲,英国佬写的书虽然也获奖无数,但技巧啥的,离国内的作家还是有很大差距,但并不妨碍这是一本很真诚的书,题材和李娟的很像,但更多的是人和自然,传统传承,内心的平静上,而且湖区本来也是世界自然遗产,确实在如此卷的时代,可以好好的烫平烫平自己的内心。
2024年就读进去了马亲王的小品文,一本太白金星有点烦,凑妖怪的设定,在三喜里面看到八十一难感觉进一步升华了~“终一生渡世人,和终一世渡一人,对我来说是一样的”,台词太好了!另一本是长安的荔枝,看完一直在回响那句“和光同尘,花花轿子众人抬”,试问自己在职场做不做得到?还是也会偏安一隅……最近又找到食南之徒开始读了,希望今年多读几本书吧。
2024看了《画里有话:在故事里秒懂中国画》/丹青旅者 这是今年拿到手最美的书籍的。感觉我们从小接触到太多的西方画,都是素描、光影、线描等等,但是很少有书籍讲国画,那这本书就弥补了这一块。这本书就是从汉代的帛画到近现代的齐派绘画,作者丹青旅者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让我近距离领略到中国书画艺术的魅力。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疫情期间和菜头老师推荐的,一直到最近才读。无知但快乐的低智和高智商却无一朋友的愤世嫉俗者,哪个是更好的选择?变聪明的代价是失去快乐,你愿意吗?小说描写了查理从一个智商只有60的善良快乐青年通过手术后来智商一度升到180,其后又快速跌落谷底的故事。眼睛的困惑有两种,一种是走进光明,一种是走出光明。智慧本身是好的,但不一定带来快乐。献给每一个孤独者的歌。
推荐两本在2024年看过的自己觉得很意料之外的书,都是实验室#每周一书 推荐过的。
一是《直抵人心的写作》(https://www.toodaylab.com/82384),讲写作的(其实也包括日常发朋友圈啊沟通啊思路逻辑什么的),还有《伴你走过低谷》(https://www.toodaylab.com/82385),这是处理抑郁情绪的。
就是感觉看到书名总觉得会不会很水,就像机场书店里面想随便卖卖的那种,或者担心是不是重复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内容。但两本从一开始看就知道不是这样,都非常具体,而且很有内容,是真能帮到人的那种。
像这样的书要是被埋没在一片似乎长得差不多的书里面会很可惜,希望有更多有对应需求的同学去试试看,应该会很有收获。
2024年,大概一周一本的速度。上半年,弗洛姆。下半年,齐奥朗和佩索阿。年度书籍给《解体概要》,买的第一本踩坑了译者,简直无法下咽,大家买译本前先了解一下译本作者,这个很重要,看原文的请忽略。如果哪一天我熟悉多国语言,必定是忍受不了嚼别人口里的食物。24、5岁刚刚开始失眠发疯的齐奥朗,比后期失眠太多有点混乱的要好很多。当然,佩索阿的《我将宇宙随身携带》诗集也很棒,毕竟一个可以任意分裂自己的人,每个分裂体都是超群的存在,纯粹且深刻。还有在啃的大部头《二十四史》,看不到进度条在动的书,堪称有生之年系列,不推荐,会影响看书的积极性。
重读了《变形记》和《绿山墙的安妮》,每年都要重读一些,只是随手拿起,又放不下,常读常新。总要有那些看过的书,重新阅读过,和新阅读的书,碰碰撞撞,保持脑中水的激荡,哈哈。
说来惭愧,一直以来的书单以及读的书都是热门。因为电影读了《沙丘》三部曲,然后电影第二部上映的时候我就是在旁边蛐蛐的讨厌鬼。属于想要好好表现结果用力过猛。。。小说很一般,主角靠更强的超能力、变异来反败为胜,一股国内玄幻的味道。因为听说剧版和小说差别很大,读了《繁花》。大!为!震!撼!感觉改编难度非常大啊,所以就没有看剧版。小说人物的思想开放程度,以及小说发表时期的文艺氛围,都和现在大相径庭。
还看了躺在书单很久的《月亮与六便士》,因为诺奖看了《素食者》,因为奥运期间实验室的推荐,看了《简单的激情》。都很不错。印象最深的是《简单的激情》,把人物内心刨析的很彻底,文字很直白,不煽情,真实。还和朋友争论主人公对男主是爱还是激情(simple passion),没争赢,但我保留自己的看法,觉得她爱的深又没因爱生恨,以及这是很厉害的爱情观:享受其中,只关注自己的感受。
今年读的比较多的就是心理学方面的书。推荐《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以及《我就是你啊 走进他人内心的7项修炼》现在人的压力大 多多少少都有情绪方面的困扰。这两本书都是在讲心理方面,很是推荐
余华《活着》
看之前老婆劝我别看,因为太惨了,书名叫活着,内容却讲的全是死去。我不信,结果后半本是哭着看完的。文笔极度流畅,篇幅不算长但画面感极强,虽然是非常残忍的阅读体验,但仍旧谢谢这个故事,谢谢所有用文字记录时代苦难的创作者,这是一种有力的警醒。
祝大家越来越好。
《百年孤独》
昨天,我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我在十多年前就买的,但一直没有静下心来翻阅。直到最近奈飞开始播出改编剧集,看完我才意识到,既然剧集只放出了一部分,与其追剧,不如先回到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重新感受那个充满魔幻和孤独的世界。
《百年孤独》的文字是独特且震撼的,每一代人的命运都似乎在轮回中注定,这种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刻理解让我时常停下来思考。书中既有宏大的家族史,也有细腻的情感描写,尤其是关于孤独的探讨,仿佛把人的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叙述让我感受到文学的力量,那种冲击是剧集所无法完全呈现的。
读完全书后,我最大的感悟是:人类在追寻意义的过程中,似乎总是会不自觉地走向孤独,但这种孤独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值得珍惜和理解。感谢这部作品,帮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重新找到了一些内心的平静。
推荐理由:
如果你喜欢宏大叙事与深刻的情感刻画,或者对魔幻现实主义感兴趣,那么《百年孤独》绝对值得一读。它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旅程。
本来想的是应该提名2024的新书,认真审题发现2024再读的也可以,今年很忙,对不起是去年了,参加了几个阅读计划也没有认真把别人的推文看完,半夜喝多了的时候为了能早点睡着最常打开的竟然是《罪与罚》。。年轻时候很喜欢,因为理解的是“要爱一个具体的人”,破碎的灵魂要靠爱才能救赎。而我现在已经三十多岁了,觉得真是扯犊子,自己竟然有这么天真的时候,一个理想的虚无主义者只能为人类(划掉太大了)自己的苦恼下跪而已。爱陀老,陀老让我思考。
哈哈是的,2024年读的。(需要2024年新书这门槛太高了)
书名:大地孤独闪光,作者李海鹏。
要分享的内容:作品的新闻文学性和表达技巧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喜欢的文章有4篇, 1.2008四川地震那篇,灾后北川残酷一面,讲述子弟兵在废墟中兢兢业业搜寻幸存人群,我看的掉眼泪了,在泪水中我明白了,为什么士兵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灾后现场,才是最可爱的人,才是能打胜仗,靠得住。 2.富豪征婚3.一个小学被水淹沫4.韩寒,其他的文章没看下去。
这本书是南方周末记者文集系列中的一本,还有一本《野马的爱情》我也强烈推荐,书中每篇深度报道都是天生一个好故事,文章都是2010年之前发表在报纸上的,现在仍然很好看,超越了时间。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作者:杨素秋
书不长,讲了作者在区文旅局挂职期间建馆及两次编写馆藏书目的事。开篇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作者这样一个有着浓重书生气的大学老师参与到政府事务中的懵懂,越往后,读起来越舒服,作者作为一名文学老师的功底也越显出来:“眼睛有了些饱腹感”、将书比作食材,都是很妙的阅读体验。特别喜欢第二次编写书目的部分,讲了选出的书和荐书人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热爱和真诚。最后贴心地附上了书里提到的书目,很方便挑自己喜欢的去购买。
希望自己也能做一个穷且益坚的理想主义者。
买了很久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断断续续看完之后没想到是2024年给我印象最深的年度好书,查理经历的一切可不就是人的一生吗?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只不过在科幻作品里这个时间被缩短在极短的时间里快速发生。偶尔回想,还是觉得这个作品很震撼。
2024年读书计划未完成(计划每月读一本,结果只读了10本)。好多想要推荐的,比如《钢之色》《弓之力》《甲胄之殇》(K.J.帕克死忠粉就是我!),不过今天想说说一本小书《怪谈·奇谭》(看完看书后的简介才知道小泉八云原来不是日本人!震惊!!)里面都是《聊斋》式的小故事,有趣,精悍,完全可以在中午扒拉盒饭的时候看一两篇,适合上班摸,哦,学习。里面很多故事的价值观已经远不适合当代了,所以阅读乐趣还增加了看书友们的笔记和吐槽。
导演万玛才旦的遗作小说集《松木的清香》
“松木清香,琥珀留痕”,由12个文笔质朴的短篇藏族寓言组成,每一篇的故事都很神秘、平静而克制,但结局似乎又暗流涌动,透露出些许说不清的遗憾,如同作者本身一样,英年早逝,令人扼腕。R.I.P
2024年推荐《平面国》和《情绪健身房》
《平面国》是本有意思的小书,主人公是一只正方形,前半本介绍了平面国是怎样运转的,攻击力力最弱的圆形是统治阶级,女性的形态是线条,对社会革命讽刺好辛辣的,后半本解释了多维空间,尤其是零维空间,可能高纬空间的白噪音会让我们误以为是自我意识的回响,这也太开脑洞了。作者对神权的质疑蛮超前的,尤其知道了他是18几几年的牧师之后。这本也是谢耳朵的爱。
《情绪健身房》是实验室抽奖中的书。情绪问题的源头还是我们如何认识自我,怎样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的课题。这本书给的都是切实具体,能够落地执行的方法。能感觉到对人的一种关怀,善待自己就能由己及他。挺宝藏的小书,没有虚头巴脑的东西。
《抱住棒棒的自己》也是极佳的心灵按摩读物,真怕因为书名太鸡汤而让人错过它。《挽救计划》如果你也喜欢三体的话,这本也不容错过,看的人“脸上漏水”……
《李银河说爱情》写到“灵魂伴侣是特别难得的,演员王志文说过一句话让人印象很深,其实我就是想找个志趣相投、能聊得来的人,其实并不容易,你要是找到了这样的人一定要珍惜。”沪漂有几年了,期间前后有幸和几位中年离异人士合租时闲谈,他们(男女)都有谈到同一个向往“情侣、夫妻之间,聊得来,能一直聊得来,非常不容易,聊得来是最难得的。”
《南北归一》《大唐气象》2024 年 B 站百大 UP 主渤海小吏雄文著作。看 B 站渤海小吏的视频解说入坑的,文科生一枚对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纷乱历史挺感兴趣又感无从下手,喜得渤海小吏结合自身领悟来讲谈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从现代视角出发,对我的生活、工作方面有不少借鉴意义,五星推荐。
《我烦死跑步了,我爱死跑步了!》聊跑步文化有趣蛮好玩的漫画书。有次出差在亚朵大堂的竹居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竹居这个休憩空间超级推荐,不入住酒店也可以来蹭空调暖气冷气,书架上的好书新书都挺多的,有多家出版社编辑审核推荐给亚朵才能上架,前台服务员也很好提供茶水),读来轻松愉快、文图生动超棒。后来自己真就热爱上了跑步运动🏃♀️🏃♂️强风吹拂📚欧耶(^-^)V
2024年读了不少书,最喜欢的是《运气的诱饵》,你会发现好的书是一通百通的,说的是老虎机,但是它本质上直指了现代社会中各种杀时间的深渊和黑洞,抖音、酒精、成瘾药品、购物,这些东西都是一样的,对我们触手可及,快速反馈,让人欲罢不能
《情绪健身房》是实验室抽奖中的书。情绪问题的源头还是我们如何认识自我,怎样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的课题。这本书给的都是切实具体,能够落地执行的方法。能感觉到对人的一种关怀,善待自己就能由己及他。挺宝藏的小书,没有虚头巴脑的东西。
《抱住棒棒的自己》也是极佳的心灵按摩读物,真怕因为书名太鸡汤而让人错过它。《挽救计划》如果你也喜欢三体的话,这本也不容错过,看的人“脸上漏水”
2024年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之前有印象村上春树的《1Q84》是向这本书致敬,看完《1984》算是明白村上春树为什么要致敬了;
因为疾病,《1984》的大部分是1948年乔治·奥威尔在苏格兰Jura岛写下的,1949年小说出版。70多年过后,这本书依然被奉为这类作品的经典之作——书里有很多让人不寒而栗的片段,也有温情的段落,书中第九章《寡头政治集体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值得反复阅读。
P.S:1984年1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在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举行的苹果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推出了第一台Macintosh。
2024年实际上没怎么正儿八经读书,924那波大涨之后,又翻看了《我们终将变富》,作为新人的理财入门数据还是可以的
2024年历时一年,从一个荒凉冬日到又一个冬日,翻完了罗翔老师的《法律的悖论》,对法律有了更理性地认识。之前觉得法律是教条的、刻板的、不容质疑的规章制度,但其实法律的制定也是存在悖论的,需要人们不断思考跟探讨。比如,法律既为惩罚犯罪的人,也在保护犯罪的人;法律既是维护社会安定的行为,又是让受害人通过正规途径实施“报复”的行为。
法律从不追求最优解,而是避免最坏的结果,所以真正的法制绝不是保障谁谁谁拥有凌驾于万人之上的特权,而且防止你我的人格为他人所践踏,即便我们卑微如尘。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自己,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辩证地去思考,所有人都认为正确的不一定就是真理,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如果切换立场可能真的“存在即合理”。
读我的大学有感
《我的大学》这部作品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于成长、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深刻认知之路,让我在阅读的旅程中收获了诸多感悟与启迪。书中阿廖沙在喀山的求学生活,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挫折的岁月。他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踏入大学,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进入正规的大学课堂。这一情节让我深切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或许是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或许是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然而,当我们真正踏上追梦之路时,却会发现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就像阿廖沙一样,他面临着经济困境、社会偏见等诸多难题,这些难题如同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他的面前,使他的求学之路举步维艰。这让我明白,理想固然美好,但现实却是复杂多变的,我们不能仅仅沉浸在对理想的憧憬之中,而要勇敢地面对现实的挑战,努力去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在阿廖沙的大学生活中,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探讨学问、交流思想,共同为追求真理而努力。这些朋友成为了阿廖沙在困境中的精神支柱,给予他力量与勇气。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朋友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当我们遭遇挫折时,朋友的鼓励与支持能够帮助我们重新振作;当我们迷茫困惑时,朋友的建议与分享能够为我们指引方向。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在我学习遇到困难时,是朋友们耐心地为我讲解难题;在我对未来感到迷茫时,是朋友们与我一起探讨人生规划。他们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阿廖沙在喀山的生活虽然充满了艰辛,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他在贫困中自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种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让我深受感动。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阿廖沙的故事激励着我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因为知识是我们改变命运、实现理想的有力武器。《我的大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更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力量的作品。它让我看到了阿廖沙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明白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让我认识到了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将以阿廖沙为榜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文明》内容详实
24年读完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甲申前夜·大晦》,平时很少读历史类小说,但这本读完百感交集吧,视角蛮特别的,文风也很不错
推荐《清醒的活》
坦白讲,我觉得这本书不易读,需要有一定自己的经历感觉和阅历,再带着阅读时的思考和疑问,才能往作者的思想探一探。
刚开始的章节读起来,有种被点醒的感觉。
是哦我内心一直有室友的声音。
是哦我之前抑郁了没能量了,没有生命力。确实是我内心一直有痛苦的部分,这部分用作者的术语,应该就是我封闭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不到什么东西的感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除了感受到痛苦。
以前了解和练习冥想的时候,隐约知道想法就只是想法,而不是我。这本书非常透彻的能从逻辑上说清楚,我是那个有觉知的纯粹意识,不是什么外在身份,甚至都不是内在标准,更不是脑子里面冒出来的各种东西了,冥想的练习,其实也就是练习站在纯粹意识的觉知位置,把自己拉回到当下里来。
拉回到当下之后,生命中的痛苦要怎么处理呢?不是压抑,不是阻断,是流经,是感受这份痛苦,是看见,是理解,是接纳,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要逃避痛苦,而把自己拘泥于一小处。是要拥抱更大的自由和当下的喜悦的。
超级喜欢库索的《离岛》。
离岛,指远离日本本土的岛屿。都知道日本是个岛国,可或许大家不知道日本自称有6800多个离岛,其中有人居住的则有400多个。
近年来,这些少有人问津的离岛,迎来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他们为何自愿放弃城市,奔赴离岛?库索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好奇,登上了日本鲜为人知的边缘地带,五岛、佐渡、隐岐……
年轻人为什么要离开城市,这个问题或许不难回答。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从北上广回来的人,以及从成都回到周边县城生活的人,他们的“退守”说明了当下的城市生活并非是美好生活的范式,大家都在寻找新的生活答案。
离开城市的原因不复杂,选择离岛并在离岛留下来的理由才更值得深究。阅读库索的文字,发现那些能够在离岛长久生存下来的人,都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年轻时大多有着丰富的经历,尤其是异国他乡的生活经验。他们见多了生活的样子,选择时便更主动,以及不容易产生遗憾跟不甘心。二是跟在地形成了稳定的联结。不管是融入邻里,还是在当地开启一份新的事业,没有这种稳定联结的人很容易就离开。人不能去离岛寻找一种大城市里那样“孤独”的生活。
如何帮助外来人融入离岛,形成新的稳定的联结,是阅读时更吸引我的话题。因此《离岛》这本书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读,即离岛做了什么,让人们愿意留下来。最后一章里有讲到海士町如何吸引外来人口,提高岛屿魅力的种种举措。这不就是乡村振兴,在地活力激发的超棒案例吗。
《离岛》这本书是库索的新尝试,之前的书写更多的是把作者喜欢的生活分享给读者,这本混合旅行、纪实、社区营造的《离岛》则是带着读者深入日本的当下。正如那句“离岛不只是日本的缩影,也是世界的缩影”的推荐语。邻国的“当下”也很可能是我们的“当下”,阅读《离岛》是一次思考“心之所向”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