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智能之路不回头

一年一度的台北国际电脑展在今年 6 月 3 日到 7 日进行,我们这次受福特的邀请,在展会开始之前参与到媒体活动环节。包括展前发布会、两个媒体群访环节以及现场演示,基本囊括了这次电脑展上福特将要带来的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服务。

相关信息:这次多家品牌都把媒体活动安排在开展之前,也是为了避免展会开始后人太多太过烦杂的关系。实验室之前也受福特和林肯中国的邀请参加了今年的北京车展,可以看到现场人多到基本很难进行任何即时的报道了。

正如之前我们进行 Live! 直播所报道的那样,福特在这次电脑展上展出 Vehicle-to-Vehicle(V2V)车对车通讯技术、大改款的 The all-new Ford Mustang 跑车(第六代 Mustang)、紧急救援通讯功能和搭配 Ford SYNC 系统的 App Link 等,其中特别宣布在台湾、新西兰和泰国三大市场推出 App Link,并配合开发者计划来进一步扩大这一项目。

▲福特选择在电脑展而不是传统的车展上发布新车,各方面都在强调自己“科技公司”的定位。

不难看到,对于新车本身,这家汽车厂商似乎只是轻描淡写地进行了展出和介绍,而把绝大多数的时间交给了智能相关的技术与理念(跟我们此前参加过的福特活动一样),不管有多少人认同,福特已经在自己“科技公司”的定位和方向上越走越远。


最大看点:车与外界的全面互动

V2V 是这次福特带来的最重要也最有看点的概念,简单的说,它让两辆车之间实现即时的信息交换(基于 Wi-Fi),比如判断两车的相对位置,来起到减少两车发生碰撞的危险。长远来看,如果这辆车跟更多汽车,甚至包括交通设施、建筑等都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后者名为 V2I,是 Vehicle-to-Infrastructure 的缩写),那么不仅仅是疏导交通,甚至进行更多智能应用都将成为可能。

它非常棒,如果真的实现将是非常酷的体验。不过它并不新鲜,是一个看起来理所当然,却没有更多厂商愿意先吃螃蟹的概念。

原因当然在于巨大的成本风险。首先这项应用需要两辆车都有同样的系统,并且更难的环节还不在这里,在介绍当中,福特强调了与更多车商的沟通,在政府层面的疏通。在后续采访当中,我们专门就这个部分提出问题——与别家车商的谈判尚不容易,和各国、各地政府疏通关系更也许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福特方面表示这确实需要时间,“这是一个全行业的解决方案,并不是一家企业能完成的事情”,不过,福特在美国、德国等地都已经有示范点,有其它车商乃至政府参与进来(举例是在密歇根,有八家车商加上密歇根政府正在合作福特这套 V2V/V2I 系统),福特对面前的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要建立一套行业标准,这需要时间”。

▲部分 V2V 的效果演示,在道路上让车辆之间互相协调来保证驾乘安全。

或者,我们完全可以跳出技术本身,即便当下它要实现起来还有相当的难度,但作为科技领军的福特,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它必须要做的事情。它并不会对当下福特的产品线有多少影响,但它的存在强调着福特在整个领域当中的位置,另外就像所有厂商对新技术的前期投入研发一样,也在赌一个未来。


App Link:是机遇,也是挑战

去年我们受邀参加了福特在中国大陆地区发布 App Link 的发布会,今年的 App Link 显得更加完善,除了应用数量更多,开发者计划得以强调,福特对 App Link 的思路也明显更加清晰——传统的汽车从买来到报废也许功能都没有变过(要变除非回厂加装),而福特可以通过 App Link 系统,像给智能手机安装 App 一样为汽车来增加功能,这确实是不错的理念,并且比 V2V 更有实用性,技术门槛也更低。是当下我们可以期待和使用的新功能。

同时在采访环节,福特方面也强调了 App Link 对快速迭代更新的互联网环境的适配性,它可以完全跳出汽车开发的漫长周期,以更互联网化的进度来满足用户的需要。这是福特在车联网计划方面的一部分。在福特的计划当中,App Link 只是策略之一,但并非只有这一个方向,整体的车联网计划则包括了未来 10 到 30 年甚至更多年的系统发展规划,具体在这个过程当中会用哪些方案,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福特表示并不会限定在一个技术上,而是整体通过智能的方式去帮助用户得到更便捷、更智能的交通出行体验。

▲采访环节。这次我们参加的活动当中,两个采访环节占到的比重超过了发布会本身。

两个问题我们觉得会凸显出来,第一是福特和开发者之间的关系;第二是福特在数据管控方面的安全性。两个问题其实相互关联。一方面,车载领域是个够大够有潜力的新市场大陆,这对开发者来说有足够的吸引力,但同时,福特对车载相关应用的安全性管控严格(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车载应用甚至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人身安全),但如果限制太多,又会影响开发者的积极性;或者让开发者看不到“钱景”。

另一方面,对于应用开发,用户数据很重要,我们知道“大数据”已经成为潮流,福特现在做的所有工作,其实就是在完成自身大数据的采集建设——驾驶数据、车况数据乃至交通和环境数据等,只要福特愿意,都可以尽在掌握。但问题在于,福特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和开发者共享数据,这些数据会不会对驾驶员自身产生隐私乃至安全方面的影响,这也让我们非常关注。

▲这个界面将会是统一的,各种开发会基于这个 UI 来(为了安全和兼容性),不过开发者可以对语音适配、底部按键的功能等方面进行定义。

我们在采访环节就此提出问题。福特表示,安全性是福特对车载应用最看重的部分,福特有一整套流程来控制用户体验,确保应用在车上的安全使用,比如统一、格式化的 UI 界面(开发者可以选择,但不能自己做)等等;而对数据而言,主要是“应用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福特“不控制数据”,并且有一个严格的规范,来约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事实上,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与控制应用的规模和安全性,这两者一定会是长期的博弈和权衡,这样的权衡比智能手机领域要严格乃至敏感得多。摆在福特面前的工作并不轻松。不过至少从自身层面,福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追求海量应用,主要解决用户主要使用的“通用的应用”,并首先确保用户安全使用。

延伸阅读:我们对开发者在福特 App Link 生态链上能得到怎样的回报很感兴趣(因为看起来因为安全的考虑,福特对应用的各种限制还是非常多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回报也许会影响开发的积极性),采访环节也问到这个问题。福特方面举例音乐类应用当中的插入广告,另外包括福特自己渠道对应用进行宣传,对开发者本身产生推动作用。福特说——“先确保安全使用,再提供广告的机会”。


福特的选择

这次电脑展期间,福特的两个选择受到现场媒体们的关注,也包括我们。

首先是电动车与智能车的选择。福特已经通过自己尤其最近几年的努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现场福特在回答媒体提问时也表示对车联网的部分更看重,因为“电动车至少目前来看还只是一部分的需要”,虽然“福特有很多新技术和新能源方面的积累,但相对来说服务的人群确实要少一些”。而车联网服务的人群更广泛,基本上可以说,只要卖出一辆福特车,这就是一个提供车联网服务的载体——福特要抓的是“当下”与“大众人群”,这也和福特本身的情况有关(毕竟不能完全和特斯拉之类的新兴品牌拼概念,还要照顾到这么大的摊子)。

▲注意车顶是 V2V 的模块。

其次是 V2V 与无人驾驶之争。从展前发布会和采访阶段我们了解的,到发布会之后我们实地体验 V2V 的功能,都会感觉它似乎和无人驾驶的概念类似(Google 等正在持续推进无人驾驶的研发)。不过福特表示,这并不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表述,福特并不是要做无人驾驶,而是“用技术的方式让人能够更安全、更舒适的进行驾驶”——最终还是作用在“人驾驶”上。

我们可以把福特要做的事情理解为“辅助驾驶”,随后在试乘体验环节,工作人员更直接表示,路上的状况太复杂,无人驾驶可以在自动泊车等环节发挥作用,但真正跑在路上,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完全脱离人的双手是不可能的。

▲现场演示在转角视线盲点区域,V2V 系统将会感应到有车辆会过来,并提前预警。

▲这个界面显然还是工程版(甚至还在用鼠标操作),量产版不会是这样。

福特的两个选择并不难理解。看起来福特似乎舍弃了目前行业当中的热门话题(想想特斯拉制造的话题、Google 每次的无人驾驶实验也都能引来各种关注),但福特在以更务实的角度,来作用于当下的大众人群。福特要做的是当下可消费的东西。正如接受采访的福特亚太区产品开发副总裁 Trevor Worthington 所说,福特是一个大众品牌,需要“让一般人买得起”,做的是“技术民主化”的事情。

延伸阅读:“技术民主化”让我们想到 IKEA 经常提到的“民主设计”,后者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威廉·莫里斯提出来的,意思是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福特这里的“民主技术”是同样的道理。


总之,我们看到福特正在致力于把技术转换成相对简单的概念,推进面向多数人的解决方案,福特在智能化的思路上已经走得很远,但仍然显得非常务实和可期待(当然福特也会和其它车商一样有面向未来的长期研发,不过都留在实验室不能对外透露而已)。

这么想来,在出发台北之前,我和好几位车商方面的朋友聊天,大家也都提到福特在智能领域的地位,表示很多车商实际上也在盯着福特的进程,这已经可以说明问题。

评论提交成功!通过后将出现在下方评论区。
条评论
gllykopen

系统UI为何如此复古

2014年6月6日 10:51
吴诗源

要适配多种车型不同的屏幕,还是有点难度。中低端车上面的屏幕本身配置就低一些。

2014年6月6日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