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闯黄灯”说开去,普通人眼中的城市规划设计问题(上)

soffee // 2013年1月10日 10:22

元旦颁布的新交通规则里规定闯红灯和闯黄灯都要记 6 分。一时间,“闯黄灯”成为热议话题:见黄灯要立即停车,但即使是在一般时速四十公里的时候,要停车又要防尾追撞击,实在难度太大。之后一周不到,对此的处罚连改三次,最终修正为“教育警示”。正式出台的法规如此“朝令夕改”,颇有失公信,好在最终相关部门能够从善如流地听取民众意见,最终作出合理的决断。

▲现在再看到黄灯,司机朋友们有没有心里打鼓呢。

路口的交通秩序有赖于交通指挥能力,更与城市的交通、道路规划有关,并不是一两则法规就可以彻底改善的。有时候,政府做出的“为人民服务”的指令,最终结果却似乎不尽如人意甚至背道而驰,这些从高处对城市做出的“大设计”并没有让普通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或许是指令最开始就没有科学论证和实际调查、违背了客观规律,或许是在实施过程中与初衷越来越远,实验室将要带来的,是最接地气的、也最离不开这座城的平凡人所看到的城市规划设计问题——这也是对于这所栖居土地的期许吧。

▲《恐黄症》(画者:毕传国)

延伸阅读:

发明黄色信号灯的人其实是中国人,它来自 1905 年(光绪 31 年)出生于杭州的胡汝鼎,他早年留学于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后成为爱迪生高徒。1927 年的一天,他因为被美国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吓了一跳,而想到在原来的红绿灯之间加上一个黄灯作为提醒,这个设计得到了美国人的重视和采纳,并从此以一套完整的指挥信号系统通行全球。


南方的冬天也难捱

“南方”二字似乎是带着温暖的,让人联想到明媚的阳光和茂盛的植物。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南方”,指秦岭淮河以南的全部区域,并以“年日均气温低于或等于 5℃ 的日数小于 90 天”为供暖标准,将秦岭—陇海线作为我国的南北供暖的分界线,分界线以北室内供暖。但天气越来越冷,南方人民要求供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网路上有漫画调侃影响民族团结最有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北方集中供暖。

其实,这条基于 50 年前的国情定下的“南北供暖线”现在看来并不合理:同为“南方”,湖南与海南的冬日气温毫无可比性。而且,随着几十年来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雨雪分界线早已被推到了秦岭淮河以南,当年的划分标准已不再适用。最后,南方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比北方潮湿,让人的身体感觉更冷。由此看来,南方城市需要一个合理的供暖措施,让人们能舒适地度过冬天。

▲大年初一的风雪中,工人们在抢修通向湖南郴州的 110 号电杆。(摄影:苏里)

除了室内供暖问题,南方地区的其他抗寒措施也有其他不足之处。在 08 年南方雪灾时,电线、水箱、水管等设施惨遭冰封或损害,很多地区长时间供电和供水中断,公路因大面积积雪结冰造成交通中断……在把问题归咎于不可预测的天灾之前,或许我们能够通过更合理的设计与积极的防范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


势不可挡的 “地铁时代”

公共交通一直衡量城市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政府也在不遗余力地鼓励其建设。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更是出现了建地铁的大潮。从近期杭州地铁 1 号线、武汉地铁 2 号线的开通,到北京四条新地铁线的启动,越来越多的城市,越来越多的线路,“地铁时代”就这么浩浩荡荡地来了。

一方面可以缓解路面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带动周边经济,建地铁看起来是一个很诱人的项目。然而,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地铁吗?不能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盲目跟风建设,并不能够给人们带来真正的便利:

杭州地铁 1 号线几经波折建成,开通以来,多次出现漏水状况;大连由于土松石碎、地下水丰富,多种岩层犬牙交错,给地铁施工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工地发生了两次塌方事故;西安地铁在施工中发现古墓 130 余座,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一系列挑战。但修地铁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杭州地铁漏水,工作人员正在清理。

当克服了各种技术困难最终通车后,地铁的运营收益也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实际上,地铁亏损是公开秘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地铁运营都在亏本,二、三线城市由于人流不够,更难以承担地铁高额的成本。

即使拥有发达的地铁网络,早晚高峰时仍会面临拥挤的人潮,节假日出行时更是令人沮丧。2010 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广州地铁曾免费对市民开放,然而迎来超负荷的客流量,地铁站几乎快被挤爆,以至于在实行一周之后政府便取消该措施。

▲广州地铁免费首日,地铁站客流超负荷。

地铁的意义,不是炫耀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只有当公共交通能够真正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并且与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文化和谐融合时,才能发挥它的价值。


有问题的道路规划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在现代都市,道路规划显然不能如此乱来。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让我们的出行更便利,反之则带来无限困扰。比如河南电台新闻广播@宇花郎 提到的郑州公交站公交、电动车、行人争夺道路资源的现象:公交站点乘客搭乘公交时,电动车从公交与站点间飞过,车上乘客下不来,候车乘客上不去。

@宇花郎 的微博图片。

要这个解决问题,除了要依靠乘客和司机遵守交通规则,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才能切实“治本”。道路规划的差强人意还体现在公共无障碍设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多盲道的修建不符合规定,形同虚设,甚至还有可能给盲人造成伤害。

▲山西太原恒山路十里铺路段的盲道,被誉为史上最坑爹的盲道。

▲泉州街头,电线杆截断盲道。

▲合肥长江路上,突然消失的盲道。

很多人喜欢把道路比喻成城市的血管筋脉,倘若遍布的血脉通行不畅甚至乱行,这庞大躯干要怎样才能元气满满地伸展拳脚呢。


城市形象建设中的牺牲品

想要打造一个城市的形象,从绿化入手是显眼又保险的选择,因此作为道旁树的植物沦为牺牲品。在南京市区的主干道,很多颇有年头的梧桐树因为道路扩建,被迫迁移或砍倒,而重新种植的树种由于水土不服,需要冬季包着膜进行维护,反倒影响了城市景观。

▲南京的梧桐。

同样遭此厄运的还有重庆的黄桷树。为了种植银杏树,挖走本身属于这片土地的黄桷树,结果银杏反而水土不服而死亡。

▲重庆的黄桷树。

这些沉默的植物并不是城市形象建设中的唯一牺牲品。拆掉老建筑在原地重建仿古商业街吸引游客的案例越来越多。自成都宽窄巷子的建设成功、吸引游人前往和消费以后,无数有古镇、老街的城市争相模仿。这些打着文化旗号的拆迁重建,破坏了老房子原有的韵味,生硬地植入商业模式,无不令人惋惜。

▲即将被拆的苏州桃花坞小巷。

一座城市最美的形象,本该融合了独具当地特色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这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缓慢塑造,直到细致地融入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身上。粗暴进入的外来植物和不负责任的破坏,并不会让城市的形象更美好。


城市,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城市。从举头望去的天际线,到脚下的水泥道路,真正生活在城里的人才知道她的优缺点。这些缺点,由行政部门仅凭着数据、理论、优秀案例来下指令,是难以得到解决的。

这些实验室和它的朋友们看到的城市规划问题,有没有让你感同身受的呢?在下部分出来前,一起探讨下吧。

责任编辑:夏盈年

评论提交成功!通过后将出现在下方评论区。
条评论
猫骨

政府缺少专业规划设计调研人员,全靠领导一拍脑袋做决定。能好才怪

2013年1月10日 11:10
Fly.N

其他就不说了,政令朝令夕改对于发展中国家我觉得应该是个比较好的事情,当然改的方向最好是往合理的方向。

2013年1月10日 11:29
吴诗源

试错是OK的,但是很多人变成试错的牺牲品就很糟糕了,如果站在每一个个体的角度上来说的话。朝令夕改对小团队小企业还不错,政府层面还是会有不同吧……

2013年1月10日 13:14
Fly.N

没有牺牲是不会成功的,哈哈

2013年1月10日 13:18
N多松鼠

感觉好像很多人并不知道盲道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知道这种砖是盲道。

2013年1月10日 14:37
匿名用户

这个我知道,一般也很少见盲人走

2013年1月10日 15:54
吴诗源

相辅相成的恶性循环,如果出门完全靠盲道的话会寸步难行的。

2013年1月10日 21:09
周小逃

对于老建筑拆除重建仿古商业街的做法简直是深恶痛绝呀。。真不知道那些个市政规划部门的人脑袋里都装的什么。。从来不知道保护,只知道拆。拆。拆。。

2013年1月10日 16:13
匿名用户

南方供暖确实是迫在眉睫,冷啊冷啊。。。

2013年1月10日 20:14
nanazhang

政府就是换一任领导出一个意见,想一出是一出,根本没有把人民的生活放在首位,做的全部都是面子工程

2013年1月10日 22:06
wittymt

正式出台的法规如此“朝令夕改”,颇有失公信,好在最终相关部门能够从善如流地听取民众意见,最终作出合理的决断。这句说得好 我读小学的时候就发现了盲道的问题,过了那么多年,这种现象还是屡见不鲜,可见政府根本没把这放心上,甚至根本没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南方供暖,其实我觉得交暖气费不一定比开空调所交电费便宜,南方天气有时候下雪下雨冷,一晴天就暖和了,如果供暖有点资源浪费,不过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可能供暖是他们所盼望的,高校宿舍条件不好,学校为了安全限电限压,没法用取暖电气,宿舍里真的很冷。 为了种植银杏树,挖走本身属于这片土地的黄桷树,结果银杏反而水土不服而死亡。这个问题,深究起来就是腐败贪污吧。变相赚外快。 地铁什么的,规划好了,真的能给市民带来不少便利。重点是规划好。不要浪费纳税人的钱。

2013年1月11日 10:22
yiqi

至于盲道,估计某些人士根本就认识不到。

2013年1月11日 11:51
citiven

政府在实行公共政策的时候,靠的不是严谨的政策调研,靠的只是部分人认为的好与坏。光是好心是不能做成好事的。要程度、要方法干什么?就是能让好心做成好事。而不是性当然的去做,然后不行了又改。 公共政策的成本是很大的,并不只是金钱的成本,这里面还包含了推到之后重来的效率,执政者的公信度,公民的成本。 众多政策做了没有“后顾之忧”是不行,盲道变成死道,免费的地铁消耗的资源更多。

2013年1月12日 13:34
匿名用户

城市规划要有条不紊,考虑周全,到底都是什么样的人在设计呢?我们真正的设计师在哪儿呢?

2013年5月31日 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