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改名叫 Meta,但元宇宙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吗?

北京时间 10 月 29 日早些时候,Facebook 在一年一度的 Connect 大会上确认将公司名字改为“Meta”,这也意味着创立于 2004 年 2 月 4 日的 Facebook 正式进入全新的时代。

扎克伯格对于元宇宙的热衷人所共知,他通过各种渠道强调元宇宙的未来已经有很长时间,这样的热情高得甚至有点不真实,而直到 Facebook 硅谷总部门口大牌子上那个著名的点赞标志换成了 Meta 的全新 logo,我们知道扎克伯格的确是来真的,Facebook 的战略转型正式开始。

那么元宇宙究竟是什么

简单地说,“元宇宙”就是把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完整的投射,比如我们可以通过 VR 进入到一个虚拟世界当中,创建自己的形象,在虚拟世界里生活,可以和朋友看电影或者玩游戏,也可以去购物——可以通过虚拟货币完成,而产品实际上也是虚拟的。

而扎克伯格经常在接受采访时举的一个例子是工作场景的:身在不同位置的人可以在虚拟世界里一起工作和开会,就好像坐在一起一样,不只是同步的视频和语音,甚至动作行为、面部表情等都能和真实世界的人完全同步,从而彻底打破地域的界限。

按照扎克伯格的表述,元宇宙类似互联网,但“它是实体而不是虚拟的”,我们不只是观看内容,“我们整个人都身在其中”。

如果说元宇宙还是个新鲜概念,但如果仔细看它的内容,它有很多我们熟悉的东西,比如 VR 虚拟现实和 AR 增强现实,比如虚拟货币和 NFT,包括 HTC Vive 打造的《头号玩家:绿洲》(基于电影《头号玩家》打造的 VR 游戏)、今年上映的《失控玩家》里的场景,乃至更早期豆瓣尝试的“阿尔法城”……元宇宙相当于把这一切技术和概念都串到了一起。

那么元宇宙是炒作的一个概念么?是,也不是,它是多个技术和概念的集合,有大量实体的部分,现在只是用一个看起来很酷炫的词来概括,也方便传播和记忆,这没什么问题。

元宇宙是一个好叙事,Facebook 也需要新方向

按照扎克伯格对于元宇宙的畅想,我们在现实世界当中看到的、用到的、感受到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在元宇宙的世界当中再做一次。

没有一家商业公司能抗拒这样的潜力。当年雕爷那句有名的“所有的消费品都值得重新做一次”,实际上也吹响了当下“新消费”大趋势的号角,而现在有机会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想象空间听起来似乎更大。

Facebook 创立超过 17 年半,“社交网络”和 Facebook 已经互为代名词,从业务和发展方向来说,Facebook 早就需要一个全新的、可以凝聚公司资源和士气的方向了——Google 或者母公司 Alphabet 的那种广告公司肯定不是 Facebook 的答案,扎克伯格选择 all-in 元宇宙,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部投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叙事。

在 Facebook 宣布改名的同一天,公司股价一度上涨了 4%(之后还是回落到了 1.5% 左右)。

毕竟 Facebook 平台还在那儿,改名的只是公司,现在相当于是元宇宙公司 Meta 下拥有一个名叫“Facebook”的社交平台,听起来也很合理。在后续接受采访时,扎克伯格也提到这顺便且彻底解决了公司名和业务名重叠的老问题。

延伸阅读:Facebook 在 2019 年 11 月更新 logo,目的就是为了体现“Facebook 公司”和“Facebook 应用”的不同。现在来看换 logo 并没达成区分的目的。

Facebook 希望通过改名来强调自己战略转型的信心和决心。开拓一个行业没有问题,但 Facebook 有没有愿意让这个行业和市场向所有人和公司敞开大门这存在疑问。Facebook 这次改名的“Meta”来自“元宇宙”(Metaverse)这个词本身,就像当年新浪微博改名叫“微博”一样,这实际上会让任何后来者再做这件事时都会非常尴尬。

Facebook 会需要大量的开发者和商业机构来参与,但要打造另一个元宇宙(平行世界?)的平台方就算了。

Facebook 可能 all-in 了,但不代表你也应该这么做

Facebook 也许的确 all-in 元宇宙了,但不代表这在短期是一个好生意,更不代表大家都应该去跟进,无论是虚拟货币还是 NFT 现在来看即便不是割韭菜,那也更多是小众的游戏(何况虚拟货币在国内已经被严格监管)。至于 VR,多年前国内流行过一波 VR 创业,但很快就死得透透的了。

元宇宙即便要普及,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个时间跨度会超过——或者说已经超过了智能手机普及的速度。最直接的比如 VR 头显,厚重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近 10 年,目前也还没有更好的方案,这次 Facebook 发布了一款代号为“Project Cambria”的设备,这是一款混合现实 + 面部跟踪的头显设备,但 Facebook 也没有给出具体的上市时间和价格。

另外这次 Facebook 还介绍了旗下首款 AR 智能眼镜,它的代号叫“Project Nazare”,它的目标是以普通框架眼镜的体型,来实现在用户眼前浮现信息——比如弹出 WhatsApp 对话框、接入朋友的 AR 虚拟形象(到自己的视野当中)。不过 Facebook 同样也表示这款产品也还没有达到量产发售的标准,“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

Facebook 有足够的底气和资本在更长的时间周期来讲这样的故事,但这不适合中小公司在这个阶段“上车”,关于先有开发者还是先有用户这种“鸡生蛋蛋生鸡”问题是每个生态建设初期都会面临的,对于中小公司来说,最优策略只能是先观望,而整件事最行之有效的做法还是自家系统先做大做强,像苹果那样。

但对于 Facebook 来说,尽早拉拢开发者和商业机构是必然要做的。在这次 Connect 大会上 Facebook 宣布推出 Presence 平台,它包括用于开发混合现实体验的 Insight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更便捷向应用程序添加手部交互的 SDK,以及能帮助构建语音输入体验的 SDK——这会便于开发者在 Quest 平台上构建混合现实的体验。

至于商业机构,比如刚改名的 Meta 就在 Twitter 上给 Balenciaga 暗送秋波,这或许是新一轮联动的开始。

Facebook 到目前为止在元宇宙方面的规划还是相当扎实的,比如用于办公环境的 Horizon Workrooms 平台,比如用于个人生活的 Horizon Home,比如 Oculus 设备和 Quest 生态等等,同时 Facebook 也在构建 VR 下的沉浸式学习生态系统……Facebook 在通过软硬件、多领域分头向同一个大方向进军。

想想 Facebook 早在 2014 年就以 24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Oculus,至少是在 7 年半之前就开始下重注了。这至少不是“PPT 式创业”。

技术上的未来,不一定是真实生活的未来

Facebook 成就了现代社交网络的体验,而这套体验以及实现它背后的技术和逻辑也反过来让 Facebook 在最近几年备受争议,隐私安全、大数据、精准广告、信息筛查、争议内容……数不胜数。客观地说,当中很多是 Facebook 平台本身达到一定阶段时必然面临的状况,但作为科技公司 CEO,收到传票以及出现在法庭上的次数也未免有些太多了。

关于这次公司改名,业界有看法认为这是扎克伯格为了保全其它业务不受 Facebook 大量负面新闻的影响。对此扎克伯格虽然否认,但这样的效应显然是存在的。

但元宇宙的未来就能帮 Facebook(或者说 Meta)摆脱争议和负面吗?很难讲,甚至于元宇宙可能会在另一个方向上让公司面临更大的争议——一方面基于虚拟货币的虚拟经济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在各国都有监管问题;另一方面,元宇宙这事要成立,这会占用普通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这种占用是沉浸式、排他的,因为“我们整个人都身在其中”。

如果说当下的“低头族”只是经常看手机,但人还是在真实世界当中穿梭,也肯定会有放下手机“干正事”的时候。那么当你一切都可以在虚拟世界当中完成——无论工作、学习、娱乐休闲,甚至与人相处、交友恋爱……“头显里的人生”变成了真正的人生,这会制造更多的“死宅”也未可知。

连苹果都在不断强调“放下手机”,并通过各种方式帮用户控制自己用手机的时间——哪怕只是形象工程,但这也是大家开始感受到的问题,并在努力做出改变。元宇宙或许是技术上的未来,但不一定是真实生活的未来。

评论提交成功!通过后将出现在下方评论区。
条评论
Papololo

雕爷虽然啥都没搞出来,但是给炮灰贡献了很多PPT思路。

2021年10月31日 17:19
吴诗源

我吃雕爷还是挺满意的其实…精油没用过…

2021年10月31日 19:15
Papololo

让人想到了“妈妈的味道”的名言警句……

2021年11月1日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