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天(28 日)凌晨,苹果如期召开发布会更新了自己的 MacBook 产品线,这次的发布会从发出邀请到最后召开不到一周时间,时间紧凑,现场规模也并不算大,但带来产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三年没有太大更新的 MacBook Pro 有着比其它产品线更难替代的地位,苹果也顺水推舟,把情怀作为了重要的元素——发布会的时间确实是苹果首款笔记本 PowerBook 发布 25 周年的纪念日,在现场苹果以视频、最后和新品两两对比的图片等各种方式分享了 25 年来的产品更迭,当然这一切都在为新品站台。

最终,苹果带来的是搭载 Touch Bar(发布会后官方名称定为了“Multi-Touch Bar”)的 13 英寸和 15 英寸两个版本的 MacBook Pro,以及一个没有 Touch Bar 的新款 13 英寸 MacBook Pro。这可能是实际发布新品最少的一次苹果发布会(即便算上发布会开始阶段介绍的名为“TV”的新 app),但带来的“新的”和“告别我们”的部分,却都意义足够重大。
新的:更轻更薄、深空灰色、蝶式键盘、两倍大的触控板以及最大看点的 Touch Bar
每一次产品更新带来的都会是尺寸重量的进一步降低,以及性能的翻倍提升,这一次也不例外。首先外形方面,银色和深空灰色成为新品们可选的两种颜色,其中 13 英寸 MacBook Pro 厚度做到 14.9mm(前代产品是 18mm)和 1.37kg 的重量(前代是 1.58kg),并且从长宽尺寸来看,新的 MacBook Pro 比前代产品整体小了 23%;而 15 英寸 MacBook Pro 厚度做到了 15.5mm(前代产品同样 18mm 厚),重量 1.83kg(前代产品 2.02kg),整体小了 20%。
考虑到产品的性能提升和前代产品本身就已经足够纤薄,还能够在体型的各个数据上有 10 个百分比以上的降幅,这仍然是苹果的本事。但这意味着之前的一些配件如内胆包、保护壳等将随着新款更新而变得不再合适(当然随着新品更新,配件要更新的远不止内胆包),而为了更轻更薄,MacBook Pro 也有一系列新设计来达到控制体型的目的。

比如全新的键盘。不管你之前习不习惯新的 12 英寸 MacBook 上的蝶式键盘,都挡不住这肯定是苹果接下来的方向,在这次 Pro 上蝶式键盘升级到第二代,它的按键面积更大,独立的 LED 灯视觉效果也更好,事实上键程、手感各方面也都有了提升,但仍然是对老用户来说考验比较大的,这会是需要着重适应的部分。而在操作方面,苹果这次还强调了面积更大的触控板,键盘下方的 Force Touch 触控板做到了上代产品的两倍大,对于不用鼠标的同学们来说,这是个相当好的消息。

当然最大的看点还在于 Touch Bar,虽然发布会之前各路小道消息都指向了这项设计,但在现场演示当中还是给我们展开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它实际上是一块长条形的多点触控显示屏,它代替了传统键盘设计上 Fn 这一排小键盘,并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应用来显示不同的虚拟按键,方便用户进行快速且个性化的操作,滑动调整音量、不同快捷键的快速实现,根据输入情况提供智能预测……用户还可以直接自定义 Touch Bar 上提供哪些按键。另外在这个区域还整合了 Touch ID 指纹识别功能,包括登录和支付都可以直接完成——甚至不同用户的指纹登录还可以直接切换到不同的桌面环境,对于多用户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的帮助不言而喻。

此外新 MacBook Pro 还带来了 130% 的图形处理速度和 100% 的闪存速度提升;显示屏方面亮度提升了 67%(达到 500 尼特,这也是 Mac 笔电最高亮度的第一次)、高动态对比度提高 67%、色域提高 25%(首款广色域 Mac 笔电),这在视觉上确保用户感受;甚至扬声器部分也进行了专门加强;两种屏幕尺寸的 MacBook Pro 电池时间都做到了 10 小时。这些都是新 MacBook Pro 带来的改变。
告别的:“信仰灯”、读卡器、MagSafe 电源口,以及——整个 MacBook Air 系列
相比新带来的东西,在这次 MacBook Pro 上告别的部分就显得更明显,份量也更重。
从 12 英寸 MacBook 取消外盖上发亮的苹果 logo 灯已经让我们看到接下来的方向,在这次新 MacBook Pro 上也取消了“信仰灯”,我们真的要逐渐告别这个亮骚的设计了。

而这次我们也没有看到金色和玫瑰金版本的 MacBook Pro,可能这两个颜色版本会在下次发布会亮相,和 12 英寸 MacBook 统一,但我们宁愿相信银色和深空灰(未来像 iPhone 一样做成纯黑色)是 Pro 系列强调专业、考虑产品和人群定位之后的选择。事实上和取消 logo 灯一样,这些设计在苹果粉当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最大的争议在于接口,我们此前预测将会消失的 3.5mm 耳机端口仍然出现在了 MacBook Pro 上,但其它端口全部消失,换成了 4 个 Thunderbolt 3 接口——接口形状和功能调整之后,其实就是我们理解的 USB-C 口,这 4 个口都可以为电脑充电或者连接 DisplayPort,或者以最高到 40Gbps 雷电接口的速度进行传输,如果是 USB 设备的话,可支持到 10Gbps 速度的 USB 3.1 第二代。
这真是前卫到让人捏一把汗的设计(已经有评价说这次的产品面向 2018 年,看起来是没错),这意味着包括之前苹果自己的电源线等配件在内,以及目前绝大多数的 U 盘等等都没法直接使用——甚至就连刚发布的 iPhone 7 / 7 Plus,数据线都仍然是传统 USB 口,解决方案只有买转接头。

并且没有了 SD 卡读卡器,很难想象我们还会有那一天重新把外接读卡器翻出来用;而没有了的 MagSafe 磁性电源口设计,在很多苹果用户看来,这也许是 MacBook 产品线历史上最好的设计没有之一。
另外,虽然现场说的是“希望让 Air 用户去感受 Pro 的性能”,但当看到 13 英寸的 MacBook Pro 重量和现在的 13 英寸 MacBook Air 一样,并且体型还明显更小的时候,你可以想到 Air 产品线已经结束了,失去了便携性上的优势,我们完全找不到任何理由再去买仍然是普通显示屏、只有 12 小时的电池时间比 Pro 长的后者。如果是刚买 MacBook Air 不久的用户会怎么想呢。
怎么看:熟悉的前瞻设计,但带来的更多是困惑
我们习惯了苹果前瞻性的设计,当年取消 LAN 接口,取消内置光驱,产品发布之后都引来一定程度的争议,之后都被证明是明智的决定——但如果说那些改变很多都是顺势而为,并且提前的大概也是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而这次新的 MacBook Pro,或许就整个行业来说提前了两年的时间,这带来的更大争议也在情理之中了。
最典型的在于四个 Thunderbolt 3 接口,这足够前瞻,但几乎把目前所有的外设产品都挡在了门外,如果不买转接口或者转接线,你甚至都没办法在电脑上为自己最新的 iPhone 7 充电。而取消 SD 卡插槽是让整个设计更完整?否则很难想出理由——目前相机向电脑无线传输的机制还相当不健全,对于有拍摄需求的用户来说,SD 卡插槽其实是使用相当高频且实用的配置。
而对于最大看点的 Touch Bar,虽然它有趣且充满想象空间,但对于重度用户来说,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当中它很难为用户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它改变或者说打乱了用户的操作习惯,那些习惯了组合快捷键操作的专业用户会花更多时间把视线和精力放到 Touch Bar 上去分辨如何操作。它可以让操作更有乐趣,但很难真正带来操作效率和生产力,而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回不去的设计,我们选择这条路,意味着我们将逐渐告别 Fn 功能键——当然,对于改变,我们总是会慢慢习惯的。

如果说这次的新款更新还有能让人感受到苹果在细节上的人文关怀的话,新 MacBook Pro 键盘上很多新的标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数字键“4”和“6”上增加了我们常用的人民币标志和中文标点符号省略号,方括号、顿号等也直接标注出来,control、option 和 shift 上还增加了苹果系统当中这三个按键的标志(过去不熟悉的用户真的只能靠搜索去一一对应),另外 caps lock 字样直接换成了“中 / 英”等等,这样的细节倒是让人感觉温暖。
怎么买:带或不带 Touch Bar 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 都主力推荐
有新玩法也有不少困惑,但毕竟我们还是要向前看,考虑到有太多 MacBook 笔电的用户已经等着更换等了很久,要在这次的新款中进行选择,势必也会是摆在很多用户面前的课题。不过在我们看来这次的选择倒相对简单:如果之前你追求便携的 MacBook Air,现在你只需要选择 13 英寸不带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毕竟重量一样,新款还更小了。虽然很多关注者对这个版本并不感冒,但我们仍然推荐这个,也包括考虑实用性和价格因素(如果你觉得实在是太乞丐版了,你还是可以选择定制一下处理器等配置,这没问题)。

如果你非常想要尝试新的 Touch Bar,带 Touch Bar 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 看起来比 15 英寸的版本性价比更好一些,除开显卡部分,13 英寸的 MacBook Pro 搞定绝大多数 15 英寸产品的活儿也不在话下。我们推荐顶配的带 Touch Bar 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价格 15488 元这台。而 15 英寸的 MacBook Pro 这次拉高了价位,它适合对性能有更高追求的用户,大踏步提高的便携性也加强了它的竞争力,适合预算充裕的同学们。
参考价格
1. 不带 Touch Bar 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11488 元(2.0GHz 双核 Intel Core i5 处理器、256GB SSD、两个 Thunderbolt 3 端口)
2. 带 Touch Bar 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13888 / 15488 元(2.9GHz 双核 Intel Core i5 处理器,价格区别主要在 256GB 和 512GB SSD,均配置四个 Thunderbolt 3 端口)
3. 带 Touch Bar 的 15 英寸 MacBook Pro:18488 / 21488 元(2.6GHz / 2.7GHz 四核 Intel Core i7 处理器,256GB / 512GB SSD,16GB 内存,Radeon Pro 450 / Pro 455 独立显卡)
 
 
                
                
                
                
                
                
                
             
             
             专题
 专题 攻略
 攻略 快消
 快消 时尚
 时尚 智能
 智能 娱乐
 娱乐 运动
 运动 生活
 生活 设计
 设计 出行
 出行 今日消费资讯
 今日消费资讯
                     实验室带你过周末
 实验室带你过周末
                     实验室带你过假期
 实验室带你过假期
                     每日一图
 每日一图
                     每周一书
 每周一书
                     创意城市月报
 创意城市月报
                     实验室数字
 实验室数字
                     新鲜社会人
 新鲜社会人
                     吴诗源
 吴诗源
                             
                 
             
                     
                     
                 
 
 
条评论买 2016 款我只能说是充值信仰... 不等了... 入 2015 去... 不想搞那么多转接线
12'mb的接口还能接受,但是考虑到pro面向的人群,太不方便了。
程序猿的末日机型
DJ的新生。哈哈哈。
DJ要翘着兰花指打碟嘛
没信仰灯怎么打碟? 在线等,挺急的
尼马苹果现在越来越没原则了,接口说变就变,每发布一个新产品接口就要变一次。。。。
哈哈哈。增长最快的产品线。
我估计以后苹果会由高端产品变为大众机,微软反会变成高端机。。。两个把位置对换一下。
有一个地方指正一下:Thunderbolt 3 和 USB 3.1 是不一样的,尽管接口都是 USB-C。前者的传输速率是 40Gbps,而后者的 10Gbps 相当于 Thunderbol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