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远洋太古里四周年:那些改变的和不变的、看见的和看不见的

吴诗源 // 2019年5月5日 21:21

最近同事跟我讲,成都远洋太古里已经四周年了,你写点什么吧。

不是不想写,是一时想不出来有什么可以写的,它就像一个你平时已经熟得不能再熟的人或者事,一旦真要你坐下来写一下,你好像什么都可以说,又好像什么都不需要多说,说什么都不太能完整代表你对它的了解和感情。

我们也为四周年的成都远洋太古里拍了条视频,先看看:


在肉眼可见的超高消费力的成都,它是最成功的商业项目之一

不过也并不是没有写的,成都远洋太古里四周年庆祝活动的开幕仪式是在 4 月 28 日晚上举行的,在过去这一周,我们的报道很多都和这里有关,Louis Vuitton 开出了 2019 早秋男装限时店DIOR 不仅在这里发售 2019 早秋男装系列,还把东京大秀时惊人的巨型机械姬也复刻到了成都,此外 Hermès 带来了 petit h 展Mercedes me Store 正式开业……

我们对成都的选题其实一直是比较谨慎的,过去你一定看不到我们像最近这样成都的报道刷屏。但我们也没办法呀,这都是顶级规格的事情——LV 限时店这次全国有 3 家,成都这家是开得最早同时持续时间也最长的;DIOR 在这里是全球率先发售,机械姬也是东京秀场后第一次摆到大众面前;Hermès 的 petit h 展是独一份的,之后就是年底去新加坡展出了;Mercedes me Store 是内地开出的第 3 家,在全球也只是第 8 家。

同时间或者稍早一点国内同样规格的展览或者发售,数得上来的恐怕也只有卡地亚的 Clash de Cartier 珠宝展CHANEL 的“走进香奈儿”展,都在上海,另外就是宝格丽的“SerpentiForm 灵蛇传奇”展了——这个还是在成都,是在成都博物馆。

国内好几个城市都喜欢用各种榜单来体现自己的城市地位,成都就特别喜欢,一会“一线”一会“新一线”,一会“第三城”一会“第四城”,这些名头听听就好,单独看实际数据可能更直观一些,除开私家车数量常年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这种已经持续多年的数据,成都人的消费能力一直肉眼可见,而目前成都拥有的国际一线品牌和门店数量已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国内第三,超过了广州。

数据不会骗人,精打细算的品牌们嘴上会说重视每一座城市,但最终只会用脚投票。

而作为成都的商业零售和大众消费的重要晴雨表之一,把成都远洋太古里单独拎出来看也足够有代表性,过去这一年,数数看成都远洋太古里新引入的品牌和它们的规格就可见一斑:DIOR 美妆和欧珑开出全球旗舰店,而开出“西南首店”的品牌包括了 Acne Studios、Champion、Valextra、Ami、Off-White、Blondel、Isabel Marant 等等等等——多说一句,所谓的“西南首店”,很多时候你就理解成“北京和上海之外的第一家店”就对了。

反过来,同样说数据,四周年的成都远洋太古里也已经算得上是目前成都最成功的商业项目之一。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坪效在成都所有购物中心当中遥遥领先,而如果跟自己比的话,2018 年成都远洋太古里的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 22%(不过因为 2017 年这个数字是 47%,结果被不少媒体渲染成了“后劲不足”),这仍然是个快速增长的数字。同时租用率从去年同期的 95% 已经上升到了 99%,非常良性的发展。


平等和自由,它重新定义了人、空间、城市之间的关系

而就我个人来说,成都远洋太古里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它带来了无数的“首店”,极大程度地消除了信息不对等,让追求时髦的成都人可以完全像他们所向往的北京人上海人那样拥有丰富的物质的选择;也不在于它让我们彻底告别了过去已经破败了的纱帽街“汽配一条街”,“救活”了大慈寺街区,和成都 IFS 一起让成都名声在外的“春熙路商圈”向东挪了好几百米。

这个问题我曾经仔细想过,得出答案一点都不难,成都远洋太古里在我看来的最大意义在于平等和自由,它消解了传统商场的边界,重新定义了人、空间、城市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这同时也是成都远洋太古里能在商业上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小时候我在天府广场附近长大,1998 年仁和春天开幕,1999 年美美力诚开幕,不是不知道,但进去过的次数一只手都数得出来,并且都是大学毕业之后的事了——这些传统商场制造了一个气场,尤其是强调奢侈品牌的商场,进门前你需要做好心理建设,且不说你多少会先掂量自己的消费能力,首先你会觉得自己的穿着和气质都是被审视的。学生时代的我看到那些商场门口戴着白手套的保安就退却了,我的勇气只够我在美美力诚的外面关注 Hermès 和 GUCCI 每次换新的橱窗设计——那也会觉得很满足。

每个商场都有自己的定位和方式这无可厚非,只能说,成都远洋太古里选择的方式是让我感到最舒服的那种。无论男女老幼,无论经济实力,不管你是要买买买还是只是散个步,都可以随便在成都远洋太古里晃上一圈,品牌门店不想进可以不进,只想去东广场看个喷泉,去大慈寺喝杯茶嗑瓜子打发一下午,都完全没有问题。再大牌的品牌,规格再高的门店,现在它们在我们面前都一概平等,接受我们完全自由的选择——一点点心理上的负担都不会有。

这样的“体验式街区”在国内不算多(它的背后是城市空间的寸土寸金和低密度商业的抉择和权衡),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和上海新天地都是,但它们都没有成都远洋太古里这么彻底——有多彻底呢?其实你根本不知道成都远洋太古里真实的边界和范围(想想那个已经快伸到春熙路广场上的负一层入口,另外往东的话,其实睿东中心那一片写字楼也应该算)——也不需要知道,因为根本不重要。它已经完全融入到城市当中了。

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平等和自由,还在于它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每个商业项目都会强调自己会“融入社区”,但大多数商业项目的开幕更大可能性是挤垮掉周围原来的各种小型和个体商业。而成都远洋太古里呢,和 1600 多年历史的大慈寺的共存就不用多说了,它甚至还带活了周围从西糠市街、东糠市街到南糠市街、油篓街这些过去破败到都已经快被遗忘了的老街道老小区,现在这一大片的临街商铺都成了各种餐厅、咖啡馆和酒吧,每天的客人同样大排长龙。

这么说起来,倒是有点像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南区和北区之间的“脏街”——它并不属于这个商业项目,但当时参与三里屯太古里规划的隈研吾曾表示“规划时有专门考虑结合‘脏街’的生态”,而现在规划后的新“脏街”已经非常漂亮,商业上甚至和两头的三里屯太古里有了互补。这样默契的“共生”,只有在平等和自由的开放态度下才能实现。

相比之下,成都远洋太古里影响并带动起来的范围可是大太多了。只要看看成都有多少店铺挂着“某某品牌太古里店”之类的名头,就大概能感觉到——哪怕店铺实际的位置离着成都远洋太古里还有两三站地呢。

TIPS:所以到成都来玩的同学一定要稍微留意,你入住的“某某酒店太古里店”,或者你预订的“某某火锅太古里店”,可能实际的距离超过你的预计,最好看看地图确认一下。

“太古里店”并不见得是在成都远洋太古里里面,这可能是对成都远洋太古里另一种层面的褒奖——开业只有四年,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名字都已经变成了成都的地名,人们现在说起“去趟太古里”来是这么习以为常,“太古里”在成都之外的影响力不仅和近百年历史的“春熙路”(“春熙路”始建于 1924 年,很快就要百年生日了)并驾齐驱,甚至大有赶超之势。单凭这一点,成都其它任何商业项目都很难相提并论。

四年来,成都远洋太古里深度参与改变了成都人的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但大慈寺和这一片区域的文化内涵没有改变,成都人的消费能力和骨子里的休闲“内核”没有改变,追求更理想的生活的态度没有改变。成都远洋太古里改变了每一位游客来到成都之后一定要打卡的目的地清单,同时成都自由开放、闲适美好的城市形象没有改变。

而关于成都远洋太古里,不只是这次四周年的契机,在整个过去的这四年当中,它也已经被各种报道,或者成为各种案例参考。能看到的内容实在太多了,而真的只有身处其中,去生活,去感知,去看到那些路过的人们越来越时髦的装扮和安定愉悦的表情,在那些一点一滴当中,组成了我喜欢成都远洋太古里的理由。

评论提交成功!通过后将出现在下方评论区。
条评论
mattcole

太古里确实做得太好了,各个方面都吊打西南区域所有商业体,可惜的是重庆没有这么好的开发商+商业体,只能干瞪眼

2019年5月6日 13:43
吴诗源

风格不一样,重庆也很棒。

2019年5月6日 15:08
Amy

太古里确实非常成功,四周都很方便,感觉为春熙路注入一股年轻的活力,对面又有IFS,两者相互呼应,同时文中作者提到的西糠市街等周边街道,都融入了进去。在太古里里面真的很舒服,还可以到方所去一坐一下午。

2019年5月8日 09:41
gucije

吴先生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太古里作为商业体对城市肌理的侵入与接替都很有成都style,闲适且宽容。

2019年5月10日 11:57